瑜伽唱颂的声音和自觉

  韦达经典劝导我们,回复灵性知觉的正当方法是聆听和唱颂超然的声音(或称曼陀)。Hare Krishna曼陀便是其中的代表者。自古以来声音为人公认有改变知觉的能力,英国哲学家兼政治家培根发现:“听觉比其他感官更能直接的打动心灵。”
  不过,普通的物质声音不能复苏灵性知觉。因此,人必需听属灵的声音。世界上几乎所有宗教都推荐我们去冥思神的这句话。圣约翰在他的福音(1:1)里写道:“太初有名,名与上帝同在,名就是上帝。”
  神圣的声音和属世的或物质的声音在品质上截然不同。圣奥古斯丁就这一点在他的忏悔灵有很清楚的解释。有一回,他刚从神昏极乐中回复过来,说他“重新再听到自己所说的话,每字都有开始,有结尾,并不像你的字句那样,永不衰老,并使万象更新,我们的主啊,你是自处的。”基督在约翰福音(6:63)里也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正如神对我们所说的话(或教导),有庞大的力量去改变和提升我们的一生,神真正的名字也同样重要;我们有时大声赞美祂的名字,有时默默地沉思冥想。因为神是绝对的,是完全灵性的,韦达经告诉我们主的圣名蕴含了祂全部的灵性能量,神和祂的名字无二无别。宇宙古史——帕玛之部有载:“主的圣名和主自己并没有分别,因此,祂的圣名和祂一般完美。”坚忍派哲学家马思穆斯指出:“有一位至尊的神,就像过往一样,祂是神,祂是万物之父。我们崇拜的祂,有着很多的名字。”现代犹太籍神学家马丁布伯也也同意“神的所有名字都是圣化了的。”
  整部圣经有重复类似的叙述,旧约箴言(18:10)有载:“上帝的名,是坚固台。义人奔入,便得安稳。”大卫王在诗篇里宣言:“我要以诗歌赞美上帝的名,以感谢称祂为大。”(69:30)的确,诗篇里有无数处地方提及神的名字。“主啊,你所造的万民,都要来敬拜你,他们也要荣耀祢的名字。”(86:9)“你们要称谢上帝,求告祂的名,在万民中传扬祂的作为。要向祂唱诗歌颂,谈论祂一切奇妙的作为,要以祂的圣名夸耀。”(105:1-4)“……以铃鼓跳舞赞颂祂;以弦乐风琴赞美祂;以铙钹大声鸣颂祂。”(150:4-5)以赛亚先知这样描述神:“永远长存,名为圣者。”(57:15)数世纪后,犹太教内流行甚广的虔信运动,信众都舞蹈和歌唱至尊主的荣耀。耶稣基督教导门徒祈祷时,这样荣耀主的圣名:“在天我等父者,我等愿尔名见圣。”圣保罗在罗马书(10:13)写道:“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历史学家欧斯布斯考据:早期的基督教会全体一致地赞同唱颂赞美神;举例如:格里高里颂歌,在公元六世纪时由教宗格里高里推广,还有后来的音乐作品如韩德尔的弥赛亚(全曲都在荡气回肠的哈利路亚声中),直到现在还常常演奏,受人欣赏。
  除了以歌曲赞美主的名字,主的荣耀外,天主教还有一种以念珠颂玫瑰经的传统,全世界上千万的天主徒都念。希腊东正教的圣人约翰·基索斯汤特别推荐“不停地”做神的名字的祈祷。重复对主耶稣的祷告(主耶稣,神之子呀,请宽恕我。),成为东方教会里信众所常做的一件事。一位苏俄的僧人在朝圣者之道一书中如下描述这种冥思:“对耶稣不断的祷告,不停的内省,是以双唇、以精神、以心灵持续的呼叫。一个习惯于这样祈求的人结果会经验一种很深入的慰藉,感到有极大的需要去常常祷告,不这样做便活不成。”
  伊斯兰的追随者认为神的名字是神圣的,并且加以冥思。他们称神为阿拉,按传统,阿拉的名字共有九十九个,泛称“美丽的名字”。回教寺院及建筑物(如驰名世界的泰姬陵)的墙壁上都刻有这些名字。回教的念珠有三套,每套三十三粒,是用来念这些名字的。教友重复念颂神的名字,以帮助自己将心意集中于阿拉。可兰经每一章开始时都用双楔子Al-Rahman,al-Rahim,意思是“大慈大悲的上帝”。阿拉伯语其他称神的名字都歌颂祂是创造者、给与者、君王。
  印度锡克教人士也特别注重神的名字,塞克教徒称神为Nama,意即“名字”。这个教派的始创人南纳克师祷告说:“晨曦时光美好,我不禁冥思真名的恩宠。”他说主在一次启示中对他说:你要到处重复唱颂我的名字,让其他的人也这样做。
  佛教徒普遍使用念珠,出家人用大的,在家信众用小的,大串的有一百零八粒,分为两半,各五十四粒,代表达到成佛的晋阶,中间大的一粒代表释迦牟尼佛。
  在中国和日本,净土宗也重复唱颂佛的名字“喃呒阿弥陀佛”——圣名是得道者的礼物——他的德行传遍整个世界。佛经的指示是信众只要唱颂佛陀的名字,便能从轮回的圈子中解脱出来,进入西方的极乐世界,在净土那里与佛会晤。( 奎师那知觉 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