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瑜伽丽人人文素养 → 瑜伽艺术入门 更新时间:2011-08-17


瑜伽艺术入门

    对以提升体态的艺术价值而习瑜伽而言,我们建议您在习瑜伽的活动不应只追求有形的结果,而真正重要的是要唤起对瑜伽与人体造型艺术相互作用的整体创造热情,才有助于您将生活方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显然,追求美是人普遍的天性,习瑜伽者是不会不愿意学艺术、参与艺术活动的,她们当中很多人就是冲着提升体态美感为目的而踏上习瑜伽之旅的,关键是瑜伽教练如何在练习当中导入艺术知识调动学员的兴趣。对于有这方面需求的学员,我们认为称职的瑜伽教练应该给学员补充相关的学习资料,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励他们的自信。要知道一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就会阻断了习瑜伽者一生的艺术之路。基于此认知本文在此为有艺术价值取向的学员转载一篇简介有关画论知识的文章,作为您习瑜伽艺术的入门。同时我们也建议习瑜伽者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喜爱,选择相关的艺术教材作为学习指南,并在日常活动中自觉加持艺术价值观的取向。本文只不过是给习瑜伽者举个例而已。

绘画理论的简称。包括绘画审美理论、绘画批评、绘画技法理论等内容。画论是艺术家和理论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标志着人们对于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与表现手段的认识水平。

古代西方,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美学著作和普林尼、鲍萨尼阿斯等人的历史著作中,已有大量论述涉及绘画中的模仿、比例、美与丑、素描与色彩等问题。但这些零星的或专门的文字大都只是经验性的评述。文艺复兴时代,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影响下,欧洲才真正形成具有理论体系的绘画理论,透视学和解剖学是当时画论的主要内容。L.达·芬奇的画论笔记是当时欧洲画论的杰出代表。18世纪德国文艺批评家G.E.莱辛的《拉奥孔》专门论述了绘画与诗歌的界限,是比较美术理论的重要论著。近现代以来,有关绘画的理论大量见之于画家的言论、日记、书信和美学家、文艺批评家的各种著述中。

中国的绘画理论,最早散见于先秦诸子的言论中,不成系统,而且往往是以论画说明某一伦理的或哲学的问题,但对后世影响很大。自东晋顾恺之开始,出现了专门的画家论画的著作。经历代发展,形成了自成系统的中国古代画论体系,著作宏富,体裁多样(包括画论、画评、画史、著录、题画诗等),门类丰富(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门类的理论),阐述精微,是有待于进一步整理和研究的古代艺术理论遗产。 (桑田)

关联文挡:怎样欣赏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