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5岁潘洁的不幸离世连日来引发媒体热议,很多网友更将其冠以“过劳死”标签。然而,在一缺制度保障、二无法律支撑的语境下,就算潘洁是因过劳而死,一时也难以追求当事企业什么法律责任。
如果说企业与监管部门的麻木让人悲哀,年轻女白领的悄然离世虽引起唏嘘声一片,但对职场中人的警示却十分有限。4月18日,前程无忧网就此事发布调查:“当高薪的工作和自由、健康的生活发生了冲突,你会选择什么?”有79%的受访者在纠结一番后,选择的天平还是倾向了“高薪”。
一边是对企业加班加点、剥夺自由与健康的控诉,一边却是近八成人愿拿“健康”换“高薪”,这种反差着实让人深思。照理,在目前相对自由的市场环境里,就职、离职本可以自由选择,但这种自由背后似乎有种无形的手操控着人们:在就业和生存的重压下,工作有时并不是快乐和价值的体现,而只是一种妥协与自我出卖,比如矿工冒死下井挖煤,农民工不惜染上尘肺病而从事粉尘工作。
潘洁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很多人从中也分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舆论空间里弥漫着无奈、愤慨,更有一种真实的焦虑。有网友不无感叹地说:“如果温饱不愁,哪个傻子会拿着自己的性命去换工资”,“房价飞涨、物价上涨、压力山大、前途未卜,逼着我们拿青春换取面包!”
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在大城市拼打的年轻人来说,生活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压力与焦虑:生存成本太高,社会保障不够完善,上要养父母,下要育儿女,还要买房、买保险、存钱,以应对失业、生病等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不测。更重要的是,你没有殷实的家底,所有准备大都要靠个人奋斗完成,以至于不得不无止境地拼搏,甚至不惜透支健康、付出生命代价。
若以瑜伽(yoga)观为视角而言,当我们的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外在的、物质的方面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忽略、轻视我们内在的、精神方面的自省、修养。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都无法处在和谐的状态。如果每个人只是知道向外索取,不会反求诸己,没有检视自己的内心活动是否掉进了贪嗔痴,就有可能抵挡不住物质的诱惑无奈拿健康换高薪而滑落人财两空的结局。
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者为情所困,忙忙碌碌,但是却不知道我们活着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什么。我们往往以为,拥有自己想要的就会快乐。但是没有想到,正是这些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了。生产力巨大的发展,更加催生了人类更巨大的贪婪,人类的欲望更加地膨胀起来,其实我们离快乐是越来越远了。(转贴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