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是梵文Yoga一词的音译,这个词源于动词词根Yuj,原意为“给牛上扼”,以后引申为连系、结合、心的统一等涵义,我国旧译为道、禅、相应等,现代西方又译为沉思、超觉静坐等。据本世纪初的考古发掘,在公元前30世纪至前15世纪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废墟莫享卓·达罗出土的石刻雕像和陶质印章上就发现有作瑜伽买想与坐姿的刻印,表明瑜伽实践在距今5000-3000年前的印度土著居民中就已存在。根据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宗教历史文献——吠陀、奥义书以及其他经典《薄伽梵歌》等书的记载。自公元前20世纪中叶以后,由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进入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并定居的雅利安人在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又把瑜伽纳入自己的信仰体系中。 另外,根据现存的一部梵文手稿,西方学者把其中的瑜伽术出现的时间,推定为四五千年以前。这部梵文手稿就是著名的《中道》,内容是希瓦(Sadshiva)回答妻子戴微有关自我、宇宙、时空等问题的询问时,陈述自己的内观亲证的经验,并叙述打开无形意识之门的112种方式。希瓦的回答简约而深刻,试看以下几则: 观想你的精气像一道道的光线,沿着脊柱逐轮而上。而你里面的生气亦如此节节上升。(《中道》5,以下只标序号) 闭起眼睹,仔细观照你的内在生命。如此可以见到你的爽性。(10) 观想灵性同时在你的里面和周围,直到整个宇宙完全灵化。(19) 在交媾开始之际,首先凝住性火的发端,而后继续观照,最后不留余烬。(43) 感觉你自己弥满远近十方。(67) 一物不思,可使有限的自我无限。(83) 掩住耳朵,收紧肛门,即入无声之声。(89) 此心为每;众生而存在,除此之外别无存在。(99) 亲爱的人啊,就在这个时刻让心灵、知觉、气息、形体、溶而为一吧。(112) 印度还有这样一种传说,在距今7000年前,希瓦就发明了秘密(Tantra,原意为纺织的纬线,通常译为但多罗)瑜伽,流传于喜马拉雅山区。 瑜伽虽有古老的渊源,但它成为一个独立学派却是以署名为钵颠阎梨(Patanjali)所作的《瑜伽经》的出现为标志的。据考证,此经编纂于公元300-500年。该经内容分为4品:①三昧品,说明三昧的本质;②成就品,说明进入三昧的方法;②功德品,说明由苦行、三昧等获得的神通;④独存品,说明灵魂离开物质的宇宙,还归于神我,这是瑜伽行者的最高目的,即解脱。该经的历史功绩是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把瑜伽的修行方法系统地归并为“八支分法”,奠定了实践瑜伽的理论基础。 “八支分法”。即八种获得真理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八个阶段的修行。后来瑜伽派修行方法虽然产生许多种,但其内容仍然不出这八支范围,只是更细致、更繁复罢了。这八支是; 1)禁戒(Yama):不杀、实语、不盗、不淫、不贪; 2)劝戒(Niyama):清净、知足、苦行、诵经、敬神; 3)坐法(Asana):头、颈、脊成一直线的坐姿.以利于生命气息的调动和精神修炼; 4)制气(Pranayama):控制呼吸的出入和停闭以驱动体内的生命气息; 5)制感(Pratyahara):收敛和控制眼、耳等五种官能以断灭心的认识活动; 6)执持(Dharana):使心专注一处。‘精力集中; 7)静虑(Dnyana):静坐默想; 8)三昧(Satnadhi):冥想解脱。 前五支包括道德规定的遵行和身体的修炼,被称为瑜伽的外助,后三支是精神的修炼;被称为瑜伽的内助和总制。 熟悉佛教禅定的人可以发现上述内容似曾相识,确实如此,据现代学者的考证,《瑜伽经》出现的时间较释迎牟尼晚,且内容对佛教有明显的吸取。 印度瑜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几十种学派。最著名的有6个(六大类型):①行为瑜伽(KnrmaYoga),又称业瑜伽,严格依从梵的真话纯洁行为,从而实现解脱。②智识瑜棚(JnanaYoga),注重断除无明,获取神圣知识,使灵魂逐渐得到自由;②虔信瑜伽(BhaktiYoga),专注于对梵的虔敬、信爱、吸依,与梵同在。④河陀瑜伽(HnthnYogn),注重通过身体的洁净、呼吸和各种体姿锻练实现灵魂的解脱。⑤罗遮瑜伽(RajaYoga),着重于意念、思维、精神等心理修持实现解脱。⑧但多罗瑜伽(TEtntraYoga),。以注重性能量、男女合练为特征,把性力转化为解脱的助推力,达到个体灵魂与宇宙灵魂合一的境界。 纵观印度宗教哲学史,瑜伽派是印度一切宗教之中,除了佛教之外,外道禅定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学派的瑜伽也成为印度婆罗门教六派正统哲学体系之一。到近现代、当代,瑜伽的活力和魅力并未稍减,相反,在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运动中,在当代心理科学、物理科学中都扮演了活跃的角色;在当今全球性健身强体、愉悦身心的养生健身活动中,也成为引人注目的新方式。,并已跨出印度国界,远播欧、亚、美洲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较而言,佛教的禅定、中国道教丹功在普及规模、科学实验研究、文献整理、对其它学科影响等诸方面,都落后于印度的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