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瑜伽文档 → 印度人的今生与来世更新时间:2011-08-16


印度人的今生与来世

      如果去瑜伽故乡──印度,恐怕每个中国人首先都会想到玄奘,想到印度的佛教。因为佛教发源于印度,玄奘去印度取经,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人不知的佳话。我想,佛教在印度一定是钟鸣鼎盛,香火如云。没想到,到了印度,印度佛教的肃杀景况却让我十分意外。

第一,在印度全国的11亿人口中,印度教有信徒8亿多人,而佛教徒只有1000万人,占人口总数不到1%。

第二,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释迦牟尼的悟道之处菩提迦那的标志性建筑大菩提寺,现在不是由佛门弟子掌管,而是控制在印度教徒手中。

第三,更有甚者,在卡莱佛教石窟遗址前,一座印度教庙宇居然建在了佛教石窟的地盘上,任何人想去拜谒佛教遗址,都必须先经过印度教的庙宇。这真叫佛教徒尴尬。

当年玄奘学习的地方、印度最著名的佛寺那烂陀寺只剩下断垣残壁。曾经辉煌了几百年的佛教珍宝阿旃陀石窟已经完全被荒沙淹没,无人提及。街面上已不复见当年佛教徒化斋队伍往来不断的景况,在佛教圣地上络绎不绝的,多半是外国的僧人和香客,他们从中国西藏来,从日本、缅甸、泰国、尼泊尔来,他们带着多年的积攒,为佛祖添上灯油。

本来佛教是作为印度教的对立而诞生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它改变了自己一些思想,脱离了一部分信徒,而印度教吸纳了佛教的一些主张,博得了更多印度人民的信奉。

最有意思的是耆那教,教徒在印度只有三四百万人,但影响却很大。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的“不杀生”思想。他们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不仅动物和昆虫有生命,木、石和树,都各有独立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

, 他们的不杀生,不但不能吃肉、牛奶、鸡蛋等荤腥,甚至连地下生长的带茎块的东西也不能吃。比如萝卜、白薯、土豆、胡萝卜等等。原因是吃这些东西,必须把它们从地下连根挖起,而这样一来,整棵植物就死了,他们于心不忍。所以只能吃黄瓜、茄子、豆角、南瓜一类的菜蔬了。而且,耆那教徒还认为“拔起萝挖卜带出泥”,这泥土中会有小虫、小生物,这小虫小生物也是生命,不能因为拔东西而伤及。据说,圣雄甘地是一个严格素食主义者。甘地的家乡是耆那教大本营古吉拉特,那里的严格素食风气,让甘地大为感动。甘地在“自传”里就说过: “我认为一只羊的生命价值丝毫不次于人的。我不愿意为了保养人身而去夺取一只羊的生命。”由此可见传统瑜伽术的素食主义观是一个生命与自然的整体观,全部环绕无条件对所有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瑜伽所倡导的素食主义不是仅仅在你的食盘中,而是一个整体的生活方式。毫无疑问传统瑜伽术的方法论和思想观是对环境最有友好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全世界可以像传统瑜伽人的方式思考与生活的话,就不会存在任何的环境问题和物的灭绝了。总而言之,如果说传统瑜伽术的生命观是当今社会对生命的认识理论中是最完美的,绝不会令人感到惊讶。

印度的种姓制度早巳废除,但高种姓的人还是有许多优越感, “贱民”出身仍然受到歧视,特别在农村更为严重。 《摩奴法典》规定,贱民是不可以接触者。所以,印度有些地方;路上还常常听到木块敲打的声音,这是贱民出行。他们手上拿着两个木块,敲打出声音,告诉别人回避。人类社会已经到了21世纪,还有此种情景,真让人难过。就连盖房居住,也是要把好的地段、好的风光让给高种姓的人。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时,有一个临海的村庄,高种姓的人家死亡惨重,低种姓的人家却没有受什么损失,就是因为高种姓的人都住在风景好的地方,即临海的棕榈树下,而低种姓的人都住在风景相对差些的地方。海啸一来,海边的人自然死亡惨重。但这高低种姓的巨大差别,印度普通民众都认为平平常常,天然合理,不存在满意不满意问题。因为印度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认为,这是前世修来的,没法改变,只有今世做善事,努力修行,来世才会有好报。

关联文档:瑜伽故乡──印度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