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四大祝福:生而为人,知命求道,得遇明师,终成正道。我们均已领受了第一份祝福,可知这个人身得来不易,那是多少善业的善果,应加以珍惜。可惜,人生偏容易误入岐路,虚耗光阴,再堕轮回。在卡他奥义书中,死神阎魔清楚地告诉寻道的小孩:人生有两途,而人有自由去选择:一为感官的享乐,一为克己修行。然而,前者因追寻短暂的享乐而堕入死亡,后者因悟证自性而得享永恒。因此,我们都应把生命活得正面,让生命成为对自己、对世界的一份祝福,切勿让生命成为一份对己对人的诅咒。 瑜伽是了断生死、离苦得乐的学问,它的本质就是修行。凡修各类瑜伽者,都应以生命的解脱作为最终目标:无论修练体位呼吸、提升拙火、持咒唱诵、布施服务、研经冥想全都是为了解脱,这是首要目标,其余的都是次要的。以此观念进行修持,自能分清目标的主次,途中虽有各种境遇(如神通、名利),也不会受到迷惑而误入岐途。 瑜伽既为修行解脱之学,我们应用认真态度对待。想今天太多人对瑜伽有所误解:或误以为是高难度的瑜伽姿势、或理解为身体凌空升起之神通、或理解为不饮不食数之苦行、或理解为增强性能力的纵欲,难免令人有”大道既隐”之概叹。 瑜伽士在修练前,应有以下四种素质,即使不能圆满,亦应多自反省。根基稳固,修行有果: 一、先要有解脱之心,始易有成。印度传统思想强调人生有四大目标: 物质之追求。人身难得,我们要好好爱护珍惜身体,此身虽是五大蕴合(风、火、水、地、空),但亦是渡苦海达彼岸的舟筏,基本物质需要是必须的。 欲望之达成。欲望是过往(甚至多生多世)习气的延续。欲望因人而异,各有因缘。我们要辨析自己的性格与情欲,何者为高尚之情,何者为低下之欲。人的进化,就是从兽性人变成人性人,再从人性人进化成神性人。正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之 天职。人生下来,对自己有责任,对家庭有责任,对社会家国有责任,这就是天职。此天职义务能尽其义务,人就自由,否则,又是一连串的拖欠。修行者在修行时切勿以修行为名,逃避天职为实。 解脱生死轮回,融入自性之中,得证于我之自性实即宇宙的本体 (Brahman:旧译婆罗门,其实,该字意思为无所不包,包容万象之意),从而与此本体合而为一,得住不二永恒、得证无限意识、得享绝对喜乐。 二、此外,瑜伽士应有种种的美德(守戒)。一切美德均来自无私心、平静心,这些心态,正是冥想的前行功夫呢! 三、瑜伽士亦须有离欲心与分辨智。分辨智使瑜伽士明辨何者为永恒,何者为短暂之幻象;离欲心使瑜伽士以大勇毅之心态迈上修行旅程。 瑜伽的途径与派别 瑜伽的目标是让我们摆脱身、心、灵上的捆绑,融入真理之中,从而获得绝对的自由。一切的瑜伽修行方法,均朝着这个目标出发,又因各种方法侧重点不同,出现不同途径。 瑜伽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四种方法(不是派别): 1.业力瑜伽:以把所有工作转化为无私心的服务,以此抿除我执,净化内心 2. 爱心瑜伽:爱神敬天,把自己交托于神的手中 3. 冥想瑜伽:透过瑜伽八支(八个步骤),由正言行、坐姿、摄心、凝神、冥想而入三摩地。 4. 智慧瑜伽:以上师所授奥义书经句为默想工具,直接开悟,此路又称为吠檀多。 这四条途径、四种方法均可让瑜伽士获得成就。而至于锻练体能与气能的哈达瑜伽,在梵歌中没有提及,因这种强体练气的方法,一般都看成是其它瑜伽的基础。至于密宗瑜伽 拙火瑜伽,因修行方法较为危险,诱惑亦多,一般只会密传,也不是人人适合修习。 新纪元活动在外国流行,瑜伽成为潮流,有商机自然就有良莠不齐现象,学者自须谨慎。综观今日的瑜伽“市场”,为求迎合顾客需要,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新名堂。有兴趣了解瑜伽者,应小心辨别,无论这些派别自称甚么,都要从师承、宗经(遵从哪部经书)、性质几方面来衡量。 其实,人是身体、气能、内心、理智、灵性的混合体。我们若能把各种瑜伽的精粹组合起来,既锻练身息又修养内心,全面地成长,应该较为有效。这种综合地修练的方法,称为综合瑜伽。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