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只眼的说法由来已久。古印度瑜伽圣贤一直认为,人体具有未卜先知的器官。在东方的许多宗教仪式上,人们习惯在双眉之间画上第三只眼,认为这样便可获得与宇宙进行直接交流的通道。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第三只眼位于大脑中心部位,将其比喻为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门。直至今日,现代医学对第三只眼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 隐藏的视力 古人类学家别洛夫认为,这一器官退化痕迹残留在大脑半球下。“退化的眼睛”与松果体类似,是一个不大的非对称器官。老年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该器官对人体机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只眼睛出现在胚胎发育两个月时,即晶体、感光器和间脑区域的神经细胞形成阶段。奇怪的是,它刚一出现,马上就开始退化。被众多学院派学者所接受的著名的海克尔生物基因定律为此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根据这一定律,胚胎在很短的时期会经历其所属物种的整个进化史。即人类在胚胎时期能够出现我们祖先所具备的某些形态特征。人类学家认为,人体的某个器官会发生退化,然后便不复存在。从古代两栖动物的进化中可以发现它同样伴有退化。目前,一些爬行动物还保留了顶骨。新西兰的斑点楔齿蜥已经存在了2亿年。它的颅骨上有很小的眼眶,在一层透明的膜下隐藏着一只真正的眼睛。 古生物学家发现,许多灭绝的爬行动物头顶都有眼睛,它是这些动物视觉器官的重要补充。现今挖掘出土的许多古代爬行动物的化石,其顶部都有眼眶的痕迹。人们认为,头顶视力使得爬行动物可以对其身体进行调整。捕捉到太阳光后,第三只眼睛将它通过神经系统传输到松果体,那里再对全天的激素分泌发号施令。这一器官对光波和磁场都非常敏感。学者认为,第三只眼睛还能感受超声波和次声波。正是因为具有这一独特的器官,爬行动物才对类似地震、磁暴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变非常每敏感。除爬行动物外,不少节肢动物,如鲎,除了一双眼睛外,头顶还有另外一双,对紫外线非常敏感,也造成它对阳光的依赖性。 有趣的眼科学 动物的第三只眼确实能够物尽其用,而且还可以保护自身安全,但人要它来做什么呢? 别洛夫认为,先知者眼前出现的画面,正是松果体作用的结果。普通的双眼也对画面的形成起作一定作用。原来,根据齐奥科夫斯基创立的宇宙哲学,人体是一个双星系统。大脑将宇宙中的能量汇集起来,而身体与地面振荡保持一致。所以,松果体能够从宇宙获得超凡的想像力,将其化作神经冲动,到达丘脑下部。那里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颈神经节交汇的地方,神经纤维众多。然后,这些信号随着视神经进入视网膜。视网膜上便出现虚拟的图像,同时,图像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继续传入大脑的视觉皮层,产生意识。未卜先知的画面通常是在闭眼而非睁眼时出现的。有趣的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特斯拉在19世纪初曾经描述过这一机理。未卜先知的能力应该是在我们的祖先失去了头顶上的眼睛后,作为对这一消失器官的补偿而出现的。这一视觉器官位于头顶,为了确切地描述其位置,我们不防去看看婴儿的囟门,那里的颅骨尚未完全长合,表皮组织相当柔软(这一部位就是瑜伽术所定义的顶轮)。 别洛夫认为,祭司充分利用了这一退化器官。为发挥第三只眼的功能,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宝石。他们用钻石做头饰,在宗教仪式时佩戴。或许,宇宙的神秘能量正是通过宝石透明剔透的结构,以光束的形式汇聚到头顶。电磁波到达松果体并作用于其组织。水晶起的作用与晶体类似,只是它吸收的并非普通光线,而是宇宙能量。在宗教仪式中,祭司正是借助人为的第三只眼,豁然洞悉一切。传说中,印度祭司曾考验过雄心勃勃、企图征服世界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他们让统帅做一个感谢众神的祭拜,在特定的日子和时辰,将镶嵌着巨大水晶的王冠戴上他的头顶,让他在王位上正襟危坐。阳光透过大厅顶部的缝隙,再经水晶折射,汇聚在他的头顶。亚历山大没能在王位上稳坐几秒钟,感到一阵钻心巨痛,他仓皇地离位了。 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一些宗教学说的信徒通常会被施以脑颅环锯术。他们的头顶会被挖出不同形状的洞。目前找到的某些人脑的化石上,都会发现椭圆形空洞的痕迹。环锯术的被施予者都是祭司的候选人,不知这是不是为了减轻宇宙神秘力量进入松果体的难度。 松果体是否是第三只眼睛,它是否具有特殊功能,目前尚无定论。但有这样一个规律:将一生献给宗教或喜好沉思的人,他们体内会发生难以置信的化学变化,头顶的骨骼会变细。俄罗斯著名学者卡拉瓦耶夫早在19世纪末就对这一现象做了详细的研究。他认为,某些思维活动能使人体的整个分子结构发生强烈振荡。别洛夫也相信,未卜先知的过程需要大量的钾元素,这是通过颅盖的部分骨头来补充的。 能量中枢 圣彼得堡的生物学专家对松果体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这种神秘腺体在性成熟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后它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学术界一直认为,它跟阑尾一样毫无用处。但俄罗斯学者发现它在不同时期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组成细胞类似视网膜的色素细胞,能够分泌血清素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在夜晚分泌,具有镇静作用;而血清素通常在日间分泌,作用与前者正好相反,能够激发肌体活性。两者的分泌量也是相当恒定的。如果血清素分泌过多,一部分将会自动转化为褪黑激素。人到了另一个时区作息会失调,身体机能会发生暂时紊乱,正是松果体在捣乱。研究还发现,松果体能够防止衰老。因为它所分泌的褪黑激素能够部分遏制年轻人的性功能,从而平衡中年和青年时期的性生活频率,处延长生育期,提高寿命。这此发现问世后,医学专家对松果体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弯。 于2001年在温哥华举行的世界老年学大会上,俄罗斯专家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对松果体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们研制出了一体抗衰老新药,引起了轰动。他们在猴子身上试验了这一药物,猴“祖母”服药后,身体发生了神奇的变化,逐渐年轻,其分泌的褪黑激素增加。在连续注射数天后,动物体内的其他激素的分泌也都调整过来,自我感觉良好,生命力更为旺盛,身体开始换毛。 松果体所产生的褪黑激素是细胞间物质交换的信号分子。传统瑜伽术曾经有能量中心之说,该中心负责人体机能的正常发挥。这一中心很早就被冠以第三只眼之称,因为它能够接收和反映出具体的图像。看来瑜伽圣贤的结论不无道理。(摘自《参考消息》) |